叶楚贵第一次专访、
U19队长叶力江专访、
队伍最全面的介绍、
球迷来稿、
球队赛程月历……
这是时隔13年后
正式复刊的队刊《追球》部分内容。
从4月19日开始征文
到4月29日正式发行,
时隔13年后,
只用了10天,
《追球》正式复刊。
4月29日下午5点半,1500份《追球》开始派发。这份久违了的队刊就像是吉祥物,封面人物叶楚贵在比赛中上演助攻帽子戏法。
比赛结束后,有好多球迷都在问:“还有没有《追球》了,我想珍藏。”那些早早拿到《追球》的人,看完后都有话想说 ——
视频链接:球迷评价复刊的《追球》
感谢足球地带TV提供视频素材。
球迷说
郭晓明,从建队就开始看深足的老球迷
“俱乐部现在终于把这些年丢失的东西‘捡’回来了!”
郭晓明在看台上回忆起了当年看队刊的场景——最开始,队刊就是一张薄薄的报纸,其实就是赛事指南。那时候俱乐部把队刊放在看台的座位上,球迷看完球会带着它回家。“那时候网络不发达,很多球迷是靠队刊了解和接近球队的。”
谈到复刊后的《追球》,郭晓明说:“队刊应该是最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之一,希望它能给球迷提供更多了解球队的机会,多添加球迷文化的内容。
球迷说
郑昊,深圳市球迷会副会长
他对新《追球》评价也很高,说:“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来,俱乐部真的很花心思,人物专访到位,资料完整。很多球迷在中场休息时,都在看《追球》,希望这可以成为深足的看台文化。”
球迷说
古庆文,南山区足协竞赛部部长
看了新《追球》后,他说:“内容很丰富,特别是‘叶旋风’的专访,让球迷对叶楚贵有了更多的了解。”
不过古庆文也表示,《追球》复刊没有恢复成杂志的样式有点遗憾,但名字不变,报头也还是一样,希望能一直传承下去吧。
球迷说
“疯子”,深圳市球迷联盟领喊
他说:“现在都是手机阅读,大家都讲‘快’,但《追球》里面有好多我们没有看到过的内容,可以让我们慢下来去阅读。”“疯子”也对新《追球》提出自己的建议:“如果用报纸的样式,可以考虑小一点的尺寸,那样容易携带。”
球迷说
叶紫铭,深足客家球迷联盟会长
叶紫铭告诉小编,有好多球迷昨天下午5点就到球场准备领《追球》了。“怕来迟了,被领完了。”他说:“很多人看了都很惊喜,看到了新鲜的内容。”
记者说
茉莉,新浪足球记者
除了球迷对复刊的《追球》有话说,深足跟队记者同样也有自己的看法。茉莉从2006年开始当深足的跟队记者,但她从2004年开始就看《追球》了,家里现在还珍藏着十几期《追球》。
她说:“看了新的《追球》后,出乎我意料的是上面除了有一线队的消息之外,还有预备队和梯队的消息,也有他们的介绍,这是很全面的考虑,应该要保持。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期《追球》了!”
第1-18期《追球》